首次出版:2020年2月最新修訂:2022年9月交付方式:特快專遞(2-3天送達)
定購電話:0755-82571522、82571566、400-008-1522
24小時服務熱線:138 0270 8576 定制報告
電子版:RMB0
第一章 新冠肺炎疫情對智能制造行業影響分析
1.1 疫情當前制造業無人化轉型加速
1.2 疫情影響下傳統行業智能制造必要性
1.3 疫情影響下智能制造項目發展
1.4 疫情下智能制造企業短期影響
1.5 疫情影響下智能制造行業發展機遇
第二章 中國智能制造產業發展基礎
2.1 制造業國際地位提升
2.2 科技研發投入增加
2.3 結構調整取得進展
2.4 工業能耗強度降低
第三章 中國智能制造產業發展態勢
3.1 智能制造發展階段
3.2 智能制造發展特征
3.3 智能制造發展規模
3.4 智能制造邁向高端
3.5 試點項目布局情況
第四章 中國智能制造產業集群態勢
4.1 產業集群分布
4.2 區域優勢分析
4.3 產業集群規律
4.4 產業集群模式
第五章 中國智能制造產業投資機遇分析
5.1 國家戰略機遇
5.2 結構調整機遇
5.3 替代進口機遇
5.4 消費升級機遇
5.5 技術創新機遇
第六章 中國智能制造產業投資風險預警
6.1 資金風險
6.2 研發風險
6.3 產能風險
6.4 標準風險
6.5 人才風險
第七章 中國智能制造產業前景展望
7.1 智能制造前景樂觀
7.2 行業盈利前景分析
7.3 高端智能市場前景
圖表 1 2010-2018 年中國智能制造業產值規模
圖表 2 2017 年智能制造試點示范項目名單
圖表 3 2018 年智能制造試點示范項目名單(1)
圖表 4 2018 年智能制造試點示范項目名單(2)
圖表 5 2018 年智能制造試點示范項目名單(3)
圖表 6 2018 年智能制造試點示范項目名單(4)
新冠肺炎疫情持續蔓延,各行各業尤其是制造業企業都面臨著即刻復工的壓力,與嚴防疫情擴散的管制流動措施,構成明顯的矛盾。中國制造業在延遲開工、復工人數不足、有效生產時間縮減、產能壓縮等多重壓力下進退維谷,危機重重。危中有機,疫情也能夠在很大程度上為制造業向無人化、智能化的轉型升級提供啟示與展望。
智能制造技術包括自動化、信息化、互聯網和制造成型四個層次,產業鏈涵蓋機器人及系統集成(工業機器人、服務機器人、機器人零部件其他自動化裝備)、高端數控機床、工業互聯網(工業視覺、智能傳感器、RFID、工業以太網)、工業軟件及數據處理系統(ERP/MES/DCS等)、增材制造裝備(3D打。┑。
2016年以后,中國智能制造新增企業數量開始降低,2017年新增企業763家,到2018年為530家,中國智能制造企業開始縱向拓展和深化智能制造關鍵技術和應用領域。中國智能制造企業在地域分布方面存在明顯差異,普遍分布在一線城市,廣東省以絕對優勢領跑市場。
2022年一季度,我國規模以上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4.2%。其中,航空、航天器及設備制造業增長22.4%,電子及通信設備制造業增長15.7%,新能源汽車產量增長了140.8%。云計算、工業互聯網等技術快速發展也催生出新的產業增長點。2022年一季度,數據服務器出貨量、工業機器人產量同比都增長了10%以上。
2019年11月10日,發改委等十五部門聯合發布《關于推動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發展的實施意見》,目標到2025年,形成一批創新活躍、效益顯著、質量卓越、帶動效應突出的深度融合發展企業、平臺和示范區,企業生產性服務投入逐步提高,產業生態不斷完善,兩業融合成為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2021年11月17日,工信部及國家標準委發布《國家智能制造標準體系建設指南(2021版)》,提出到2023年,制修訂100項以上國家標準、行業標準,不斷完善先進適用的智能制造標準體系。2021年12月28日,工業和信息化部等八部門聯合印發了《“十四五”智能制造發展規劃》!兑巹潯诽岢霭l展目標:到2025年,規模以上制造業企業大部分實現數字化網絡化,重點行業骨干企業初步應用智能化,完成200項以上國家、行業標準的制修訂;到2035年,規模以上制造業企業全面普及數字化網絡化,重點行業骨干企業基本實現智能化。2022年9月23日,工信部等四部委聯合印發《關于開展2022年度智能制造試點示范行動的通知》,提出:遴選一批智能制造優秀場景,以揭榜掛帥方式建設一批智能制造示范工廠,樹立一批各行業、各領域的排頭兵,推進智能制造高質量發展。
本研究源自中投產業研究院發布的完整報告《2022-2026年中國智能制造行業深度調研及投資前景預測報告》的濃縮部分,您若想對智能制造行業有個系統的了解或者想投資智能制造相關行業,完整報告是您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訂購詳情見報告最后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