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新能源汽車滲透率穩步增長,上游動力電池的需求也得以增長。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發布最新數據顯示,9月國內新能源汽車銷量為70.8萬輛,同比增長93.9%,市場占有率達27.1%。而中國汽車動力電池產業創新聯盟最新數據顯示,9月國內動力電池銷量共計46.5GWh,同比增長161.6%。1——9月,國內動力電池累計銷量達367GWh,累計同比增長243.8%。
近日,包括寧德時代、億緯鋰能等動力電池企業陸續發布2022年三季度業績預告,凈利潤增長明顯。與此同時,多家動力電池企業加大擴建產能,各地利好政策也陸續出臺支持動力電池項目落地。
三季度業績預盈明顯
動力電池行業的爆發讓動力電池企業收獲頗豐,10月上旬,寧德時代發布2022年前三季度業績預告,預計2022年前三季度實現凈利潤165億元——180億元,同比增長112.87%——132.22%;預計實現扣非凈利潤150億元——165億元,同比增長127.15%——149.86%。而這組數字已超其2021年全年159.31億元的凈利潤。
寧德時代在預告中表示,本報告期業績與上年同期相比上升的主要原因是,隨著國內外新能源行業快速發展,動力電池及儲能產業的市場持續增長。公司不斷推出行業領先的產品解決方案,加強市場開拓力度,加之前期布局的產能釋放,產銷量明顯提升,推動公司全球市場地位持續領先的同時,也實現了盈利規模的快速增長。
此外,動力電池企業億緯鋰能也發布了業績預告,預計2022年前三季度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約24.37億元——26.59億元,同比增長10%——20%。其中第三季度預計凈利潤增長超過50%。
億緯鋰能在預告中表示,公司主業電池業務發展良好,隨著新工廠、新產線進入量產階段,公司的出貨規模增長迅速,2022年前三季度營業收入及主業利潤均同比增長約110%。在上游主要材料價格急劇上漲的背景下,公司秉持和諧發展原則,適時調整產品定價機制,各產品線的盈利能力得到較好修復。
此外,恩捷股份發布的2022年業績預告中,預計2022年第三季度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1.9億元——12.3億元,同比增長68.74%——74.41%。業績變動主要原因是,報告期受益于公司濕法鋰電池隔離膜產能持續提升,競爭優勢不斷鞏固,且公司緊抓鋰電池隔離膜業務的行業發展機遇,持續開拓海內外市場,濕法鋰電池隔離膜的產量和銷量持續穩定增長。
值得一提的是,動力電池企業對儲能賽道的布局力度也逐漸加大。在上述寧德時代2022年三季度預告中已提及儲能產業市場增長,實際上,9月以來,寧德時代已陸續與陽光電源、協鑫集團確定戰略合作關系,進軍光伏儲能市場。并與美國儲能技術平臺和解決方案供應商FlexGen達成合作協議,將在三年時間內為后者供應10GWh的先進儲能產品。目前,寧德時代和FlexGen在儲能系統項目方面的合作已超過2.5GWh。
而孚能科技則擬在安寧工業園區麒麟片區投資建設“孚能科技24GWh磷酸鐵鋰電池項目”,規劃研發生產的磷酸鐵鋰電池產品將主要應用于儲能領域;欣旺達則擬與義烏市人民政府簽署《項目投資協議書》,總投入約213億元建設“欣旺達義烏新能源動力電池生產基地項目”,計劃建設動力電池及儲能電池總產能約50GWh的生產基地;鵬輝能源擬在浙江省衢州市智造新城建設年產20GWh儲能電池項目,總投資計劃約60億元。
動力電池企業擴產忙
業績水漲船高的同時,動力電池企業也忙著擴建產能。為確保訂單及時履約交付,寧德時代擬在河南省洛陽市伊濱區投資建設洛陽新能源電池生產基地項目,總投資不超過人民幣 140億元,以此完善生產基地布局,推進與洛陽市在新能源電池研發生產、新能源產業生態構建及新能源技術應用等領域的合作。
另外,寧德時代及其全資子公司四川時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四川時代”)與洛陽國宏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宏集團”)于日前簽署了《投資框架協議》。國宏集團擬以其持有的洛陽礦業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洛礦集團”)100%的股權對四川時代進行增資。此次交易完成后,洛礦集團將成為四川時代全資子公司,四川時代將通過洛礦集團間接持有洛陽鉬業24.68%的股份。
此外,寧德時代間接全資持股的貴州開陽潤時新能源有限公司也已于日前正式成立,注冊資本1000萬元。寧德時代近日還宣布,其首創的MTB(Module to Bracket)技術將率先應用于國家電投啟源芯動力換電項目,助力推動重卡及工程機械電動化。
除了寧德時代,弗迪電池也忙于擴建產能。上海企事業單位環境信息公開平臺官網顯示,比亞迪擬投資500萬元建設上海比亞迪有限公司擴建項目,利用A5廠房對新型鋰電池產品增加雙折邊和噴碼工序,項目建成后預計每年可處理新型鋰電池7200萬只,但全廠新型鋰電池產品產量不變。
此前,在中國新能源汽車發展高層論壇上,比亞迪董事長兼總裁王傳福表示:“鈷和鎳的儲量,無法滿足汽車全面電動化需求。要堅持磷酸鐵鋰作為動力電池正確的技術路線。我國鋰資源總體是夠的,可以滿足全國3億多臺汽車全面電動化的需求。”
動力電池企業全國擴張規模的背后,各地陸續發布了利好政策。10月,江西省印發《關于做優做強江西省鋰電新能源產業的若干政策措施》(以下簡稱“《措施》”),對投資規模10億元以上且實際完成固定資產投資不低于5億元的鋰電重大項目,采取“一事一議、一企一策”方式給予重點支持。
《措施》指出,對于鋰電池關鍵材料、高性能動力型、儲能型鋰離子電池生產企業,以股權質押等方式擇優給予1000萬——2000萬元支持。對在國內證券交易所新增首發上市或重組上市(含借殼上市)并完成注冊地回遷的鋰電企業,每家一次性獎勵50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