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的發展階段,以電動化和智能化驅動的汽車產業變革,帶來的直接結果就是電動與智能供應鏈正逐漸由汽車產業主導。”9月6日,第四屆全球新能源與智能汽車供應鏈創新大會在南京開幕,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張永偉在發言中表示。
了解到,本次大會以汽車芯片及智能化供應鏈重構為重點,從國際產業鏈體系重塑、國內供應鏈轉型升級等多個層面研討并探尋中國對策與方案。
張永偉指出,根據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的相關研究,在汽車產業迎來大變革的同時,全球汽車供應鏈變革也呈現出諸多新特點。“過去,供應鏈結構主要以燃油車為主導。2021年,全球汽車零部件產值約為1.5萬億元,電動與智能零部件產值是0.21萬億元,占比約為14%。根據測算,2025年這一比例會達到28%,到2030年有望超過40%。也就是說,電動與智能供應鏈會成為主導性的力量,且時間點已大大提前或縮短,這就是汽車產業供應鏈結構迎來的主體性變化。”
在張永偉看來,汽車產業新的供應鏈市場結構正加速形成。“以電池產業為例,世界前五大電池企業的市場占有率超過80%,前十大電池企業的市場占有率則超過90%。一方面,是新力量在加速成長;另一方面,轉型慢或不轉型的傳統供應鏈企業正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和被淘汰的風險。”
張永偉表示,在新的汽車供應鏈體系中,跨界企業已經成為新供應鏈的重要參與者。“汽車產業在進入電動化和智能化時代之后,邊界變得越來越寬,也越來越模糊。汽車產業已經延伸到了信息通訊、化工材料、消費電子和互聯網等多個領域?缃缂词菬o界,進入汽車領域的企業都有可能成為汽車產業的參與者和主導者,因此市場結構在發生巨大變化。過去在汽車產業視野之外的企業很可能會成為未來汽車產業的主導者。”
從全球布局來看,張永偉認為,中國在汽車供應鏈變革中會成為重要的新中心,電動與智能供應鏈正逐漸由汽車產業主導。在智能汽車時代,中國供應鏈的地位在上升,正改變著過去高端供應鏈“空洞化”的發展困境。同時,國內正形成一條面向“雙循環”的供應鏈,一方面滿足國內汽車產業發展的需要,另一方面開始走向全球。
張永偉指出,在新一代的供應體系中,最重要的焦點應該是汽車芯片及其生態圈。2021年,全球汽車芯片的市場規模超過500億美元,2027年預計將接近1000億美元,中國市場規模約占全球的三成。“在巨大的市場規模和需求刺激下,不同國家之間圍繞汽車芯片展開的競爭將是長期和長鏈條生態圈的競爭,芯片、軟件、生態圈一體化發展的趨勢將越發明顯,所以整個汽車供應鏈條中決定成敗的是汽車芯片及其生態圈。”
對于未來汽車供應鏈發展布局的特點,張永偉表示,未來的供應鏈在區域布局上將呈現出短鏈化、區塊化的分布式發展趨勢,全球將出現一批新的、以城市為單元的區域級產業集群。這些區域化的供應鏈集群,會成為一個國家汽車產業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
張永偉還指出,整個汽車供應鏈正呈現出“雙碳”發展趨勢。“根據我們前期的研究成果,汽車供應鏈或者產業鏈最具備向綠色低碳轉型的基礎,將成為制造業中能夠率先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重要產業領域。”
“在整個汽車產業鏈條中,碳達峰、碳中和已經成為必選項,也是企業利用‘雙碳’政策建立新競爭優勢的機會。”張永偉表示,汽車供應鏈企業包括整車企業可以通過六大途徑來實現“雙碳”目標,即開發綠色制造產品、推動全流程的綠色制造、使用清潔的綠色能源、提供綠色的物流運營服務、對企業實行全生命周期的低碳管理、在電池和零部件領域率先建立實施再制造再回收的循環體系。
張永偉分析認為,整個汽車供應鏈行業的數字化轉型進程正在加快,主要集中在數字化的研發和規劃、數字化的供應鏈管理和數字化的生產服務、數字化的物流等運營服務方面。在其看來,通過數字化轉型,會更加有效地打通供應鏈之間的協同關系。數字化會成為未來供應鏈企業競爭力的重要來源,也將催生出一批數字化服務企業或賦能企業,第三方企業發揮的作用會越來越大。
此外,據張永偉預計,在汽車新產業鏈和供應鏈方面,會涌現出一些高附加值的產業業態或生態。比如,在電動化、智能化時代,汽車后市場領域將成為繼電動、智能、網聯之后的新賽道,即“服務化賽道”,市場規模初步預計會達5萬億元左右。
“在汽車產業此次電動化、智能化變革中,我國將會涌現出一批有競爭力的供應鏈企業,甚至是具有全球影響力的新汽車零部件供應商。”張永偉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