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本市國有鋼鐵骨干企業以混改為契機,從管理體制和機制入手,狠抓技術提升和節能降耗,努力打造綠色環保標桿企業,不僅讓企業的面貌一新,也讓員工們的幸福感倍增。
雖然已經是初秋時節,但天氣依然炎熱,在新天鋼集團所屬天鋼公司的軋鋼車間里,工人們干得熱火朝天。47歲的蘇建宇是這里的一名帶班組長,管理著70多名工人。他時而在機器旁邊指導工人操作,時而在監控室查看各個工作臺上的情況。蘇建宇所帶的班組主要生產盤條,為了保證產品的質量,蘇建宇和工人們緊盯著每一道生產工序。“客戶的眼睛是雪亮的。只有用著好,他們才能成為回頭客!”
蘇建宇的父親也是一名鋼鐵工人。從天鋼技校畢業后,他順理成章地成了一名鋼鐵工人。然而由于種種原因,到了2015年,企業的效益大幅度下滑,很多工人都“放假”回家了,蘇建宇也是其中的一位。
“那時候,我每月只有800元的工資,為了家庭和孩子,不得不到處去打工!”說到這里,蘇建宇有些心酸。2017年,由于單位需要,他回來了,但工廠仍是老樣子——廠院里暴土揚長,路上坑坑洼洼,車間里臟亂不堪,而企業的效益也在低水平徘徊,工人們士氣低落。
2018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渤鋼系進行了混改。作為渤鋼系骨干企業的天鋼公司也迎來脫胎換骨的時刻。在努力提高勞動生產率,提高職工各項待遇的同時,新天鋼集團在環保上下了大功夫,大力實施節能改造和環保超低排放治理。三年多來,新上節能環保項目220余項,總投資80億元,主要污染物排放較混改前下降50%以上,其中氮氧化物排放量減少70%以上,噸鋼綜合能耗最高降幅達24.87%,萬元產值能耗最高降幅達46.7%。
“混改改變了管理方式、提升了技術等級,企業扭虧為盈,我們的工資大幅度提高。”蘇建宇說,“我們夫妻都在天鋼公司工作,現在每月的工資加起來有15000元左右。同時,廠院和車間里的環境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我們對未來充滿期待。”
“廠區景區化、景觀元素隨處見”,2021年12月,蘇建宇所在的天鋼公司成為天津市冶金行業首批國家AAA級旅游景區。“2022年7月,天鋼公司又順利通過生態環境部超低排放驗收審核,成為天津市首家通過生態環境部超低排放驗收審核的全流程鋼鐵企業。” 天鋼公司工會主席王炳霞向記者介紹道。“新天鋼集團混改的成功證明了當初決策是非常正確的。過去我們出去開會的時候,都不敢對標外地企業的數據。而現在,我們可以驕傲地說,從生產到技術再到環保,我們都是國內一流的!” 王炳霞自豪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