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多元化”戰略的格力在進軍新能源汽車、手機、芯片等領域后,又將目光瞄準了新風口預制菜。
近日,在珠海預制菜產業發展座談會上,格力董事長董明珠表示,將結合公司自身優勢,成立預制菜裝備制造公司,注重研發、生產和運銷服務,為預制菜產業發展提供技術支撐。
會上提到,將依托格力的裝備制造產業優勢,聯合舉辦全國預制菜裝備制造研討會,推動龍頭企業需求對接,來提升珠海預制菜產業整體發展的影響力。
可以看出,格力正打算以裝備制造為抓手,邁入萬億級的預制菜市場。
格力涉足預制菜裝備市場,布局餐飲冷鏈產業
據藍鯨財經記者了解,此前格力雖未涉足過預制菜市場,但已布局了冷鏈相關產業。
早在2015年6月,格力就加碼智能配送柜市場。彼時,公司聯手“樂棧517”推出基于物聯網技術、支持“即食餐品”配送的智能設備“樂棧”智能配送柜,并推出國內首個智慧餐飲網上訂餐平臺,向商務人士、醫院、學校等提供餐飲食品定制化服務。
對此,董明珠曾表示,只有兩個目的,一是解決公司員工、朋友吃飯難的問題;二是格力智能柜項目有助于“樂棧”的壯大,還可以帶動餐飲行業者聯合起來,把它發展成一大產業,共同服務于市場需求。
天眼查App顯示,樂棧517是O2O網上訂餐平臺,主體公司為北京樂?萍加邢薰。2017年,其更名為“樂棧e購”,公眾號也進行同步遷移,再未與格力有相關業務合作。
隨后,格力基于空調壓縮機等方面的技術,布局餐飲行業中的冷鏈市場。公司宣布已研制出全冷鏈系列產品,包括前端產地倉、中轉物流中心、銷售配送倉等冷凍儲藏領域,遠洋、陸地冷藏運輸領域,以及與消費者最近距離的冷鏈終端。
今年8月,在重慶制冷展上,格力對外展出了冷鏈新品“光伏直驅變頻熱氟融霜制冷機組”。據介紹,該產品將光伏直驅技術與光伏發電技術、冷凝機組結合,具有運行穩定、降溫快、節能省電、智能化霜、庫溫波動小等特點,可應用于偏遠山區、田間地頭等太陽能(000591)豐富但市電不足的應用場合。
格力電器總裁助理、副總工程師劉華還在該展會上透露,公司牽頭起草制定能效標準,并作為主要負責單位參與冷凝機組國家標準修訂,加快推動冷凍冷藏行業發展。
而本次格力布局預制菜,主要是以公司為平臺,來聚集各種資源要素的預制菜產業聯合體,并在珠海市斗門區打造為一個涵蓋冷鏈設備制造、運營的預制菜產業園區。
格力跨界布局預制菜為哪般
以董明珠入局的方式來看,并沒有將預制菜本身作為重點業務,而是以格力的制造能力入手,為預制菜廠商提供設備支持。
中國通信工業協會數字經濟分會副會長高澤龍認為,格力入局預制菜行業的做法符合“賣水”的邏輯:“格力提供這樣的專業工具,就像是大家都去淘金,格力不去淘金,但是賣水給淘金人,是一種討巧的做法。”
“家電企業如果像格力這樣,從生產設備端去投資建設預制菜需要的生產設備,賣給預制菜的實體加工廠家。這是一個新增的增量市場。”資深產業經濟觀察家梁振鵬認為。
第三方調研數據顯示,未來預制菜產業的客群將從目前的餐館等B端為主發展到更多的個人消費者C端市場,普通消費者對預制菜的需求將成為行業的主要增長引擎。
那么,格力為何要布局預制菜市場呢?事實上,這也是公司多元業務戰略的一環。近幾年,其通過進軍新能源汽車賽道、加碼手機及芯片研發等方面挽救頹勢。
最新財報顯示,格力上半年營收952.2億元,同比增長4.58%;歸母凈利潤114.66億元,同比增長21.25%。雖然格力的凈利潤有一定提升,但仍未能恢復到疫情前的水平,并且其營收增幅為白電三巨頭中最低,增長困境尚未解決。
同時,家電的大環境也并不樂觀。“近一段時間以來,家電出貨量下滑成為市場主題,盡管新品的銷售能帶動短期環比增長,但對于市場整體規模提振有限,在此背景下,任何能夠刺激購買欲、激發市場活力的新鮮概念都是企業必須抓住的窗口,也是企業保住營收、利潤的手段。”家電產業觀察家許意強說道。
不過也有觀點認為,對于格力來說,除了話題和熱點,預制菜并不能帶來更多實質性的改變。公司如何轉型?轉向何方?仍是董明珠在未來需要仔細思考的議題。
預制菜跨界攪局者前路坎坷,格力能掀起多大浪花
近兩年,包含即時便當、真空鹵味、自熱鍋等簡式快餐,以及冷鮮短保半成品的預制菜產業爆火。艾媒咨詢數據顯示,2021年中國預制菜市場規模為3459億元,同比增長19.8%,預計未來這一市場保持較高的增長速度,2026年將達1.07萬億。
預制菜產業的爆火吸引了大批企業入局,不過行業至今仍未出現巨頭,行業集中度較低。據相關數據,2020年中國預制菜行業cr10(前十公司市場占比)僅14.23%;且目前國內預制菜滲透率只有10%—15%,預計在2030年將增至15%—20%。
在格力之前,趣店創始人羅敏,神州優車董事長兼CEO、瑞幸咖啡前董事長陸正耀就已相繼跨界進軍預制菜,但他們的跨界之路都頗為坎坷。
今年7月,羅敏在抖音直播間賣“1分錢酸菜魚”,GMV達到2.51億,累計觀看人次達9098萬,直播次日趣店股價開盤大漲60%。同時,羅敏還在直播中呼吁寶媽們加入預制菜門店,并打出“每天只需賣出50份菜,每月即可輕松賺到大幾千”的口號。
羅敏的這套商業模式立即引起軒然大波,其依靠“為大學生提供分期貸款服務”起家的黑歷史也被網友扒出。隨后,在直播間售賣的酸菜魚也因發酸、過期等情況被消費者頻頻投訴。
隨后,負面纏身的羅敏選擇與趣店預制菜劃清界限,其減少了在社交平臺上露面的頻率,抖音賬號也從“趣店羅老板”更名為“趣店預制菜”,由專門主播帶貨。
另一邊,入局預制菜的陸正耀也并不好過。今年8月,其創立的首家預制菜實體店“舌尖英雄”正式關閉,這家門店于1月在京開業,僅存活7個月。
據統計,由陸正耀創立的舌尖英雄在北京一共有31家門店,目前其中7家都是歇業狀態,且鄭州、長沙等全國多個城市的加盟門店都被爆出接連關閉的消息。
有業內人士表示,這并不意外,預制菜只是“虛火”,所謂的萬億級市場,或許只是一個美好的想象。
另有分析認為,在爆火的預制菜賽道里,形成了入局者眾多卻幾乎無人嘗到甜頭的怪圈,導致市場已經呈現需求端緩慢增長,供給端卻直線暴增之間的供過于求現象。
在這種環境下,同樣跨界的格力能在預制菜賽道掀起多大浪花,將是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